书架
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
导航

0163 擅长使坏的陈真人

【第1/2页】

笔下文学网【bxwxw.org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》最新章节。

陈景恪并不知道这位爱好种田的少女在想什么,他更好奇的是那位张二翁。

士农工商,农排在第二位,但不要以为农民的地位就高。这个农不是农民,而是农业生产,是粮食。

朝廷重农,重视的也是粮食生产,而不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。皇帝亲自参与春耕,也只是表示对农业的重视,而不是重视农夫。

至于农民,那就是两条腿的牲口。

说的直白点,农业很重要,从事农业生产却是低贱的工作,自古以来皆然。

所以,愿意亲自耕田并把它作为乐趣的上层阶级的人,可谓是凤毛麟角。

陈景恪虽然没有深入学过生物学知识,但前世义务教育加上农村出身,他对农业还是有基本了解的。

知道一些培育良种、提高粮食生产的办法。

当然,他也只是知道大致是怎么回事儿,具体该如何实现,就需要专门的人去研究了。

他托人打听了许久,始终没有发现这方面的人才。

所谓经验丰富的老农,也只能根据经验按部就班的种田,对于培育良种之类的几乎一窍不通。

虽然不知道张娉的二翁对农业的研究具体有多深,但道士加豪族的身份,只要他潜心在这方面做过研究,水平都不会差。

如果把他找过来一起研究,应当能初步建立一个农业研究工作室。

不指望能研究出杂交水稻这种级别的农作物,只要能改良一下常规作物就可以了。

即便亩产只能提高一公斤,全国那么多土地加在一起就是个庞大的数字,能多养活几十万人。

而且他还有更长远的计划,北美的那些良种可不是每一种都能马上就高产的,需要一定改良才行。

比如土豆,最初的产量并不高,欧洲人用一百多年才培育出耐寒高产的品种。

传入中国后土豆也受到冷遇,只有少数干旱山区才会种植,更普遍种植的还是玉米和红薯。

原因很简单,土豆品种未改良产量低,红薯和玉米天生产量就高不需要改良。

想在大唐推广土豆,就必须花时间进行品种改良。

有人或许会说了,有水稻、小麦、红薯、玉米,干啥要费那么大功夫培育土豆。

正常来说确实不需要,可华夏民族的脚步不能永远停留在原地。比如将来进军北海(贝加尔湖)乃至更北方的疆土,土豆就成了必备品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小说推荐:《梦界迷途》《晚明海枭》《前世错付,重生嫁良人》《任务又失败了》《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》【都来读小说】《乃木坂的奇妙日常》《港综:从给大D当马仔开始崛起》【小说书友群】《覆汉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相关小说推荐

1抗战之老子是军阀

抗战之老子是军阀

历史连载319万字

作者:夏侯南

简介:唐青宇穿越了,穿越到了二战时期,一出现就经历了血雨腥风,且看唐青宇如何在战场上独领风骚,一展雄风!